查看原文
其他

毕节日报全媒体 2018-05-28

提到纳雍总溪河

很多人都会想到

玛瑙红樱桃

提到玛瑙红樱桃

人们也往往会想到一个人

徐富军 


“玛瑙红樱桃之父”徐富军


徐富军的名字为什么总是和玛瑙红樱桃连在一起?


  有人说,有了徐富军,才有了玛瑙红樱桃,他是“玛瑙红樱桃之父”。


  徐富军说,有了玛瑙红樱桃,才有了如今的自己。


  其实,玛瑙红樱桃和徐富军的关系是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。成就这一“樱缘”的,“追溯”下来,是即将年满30周岁的“毕节试验区”。

故事

还得从

28年前

说起


1990年,毕节试验区成立的第二年,纳雍县围绕试验区“开发扶贫、生态建设”的主题,号召“科技人员留薪留职领办创办‘四园三场’(茶园、果园、菜园、药园,猪场、牛场、鸡场)”。毕业于黔西南州农校园艺专业、在纳雍县农业局当了4年技术员的徐富军听到这个消息后,心中的梦想之火一下就被点燃了,回到自己的老家总溪河畔,开始在厍东关乡陶营村领创园艺场。

1990年的园艺场上,徐富军在给樱桃苗浇水


  “我在农校读书的时候,梦想就是回老家整一片果园,当时想到这个梦想如果能实现的话,那就太安逸了。”


1990年,徐富军带领大家挖坑栽樱桃树


  如今,54岁的徐富军回忆起那段为梦想而奋斗的岁月时,仍然两眼放光。


  对于徐富军来说,创业是艰辛的,也是最难忘的。


1990年,大家在果树行间套种西瓜


  “我领创园艺场的时候,陶营村只有几家人、很荒凉,因此有了一个‘鬼打湾’的名号。在樱桃地里套种西瓜的那些日子,我白天打起光脚板带起大家在地里干,晚上就睡在坟坝坝头守西瓜,一扯露水,衣服裤子全湿透了,尽管这样,干劲还是足得很……”


1991年,徐富军带领管理人员给樱桃树修剪整形


  4月3日,在当年的园艺场,如今的玛瑙红樱桃基地里,徐富军将创业初期的故事娓娓道来。


  听完徐富军的讲述,抬头环顾陶营村,漫山遍野的樱桃林里,阡陌交通,一栋栋靓丽的民居点缀其间,山下的公路沿线,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“樱桃小镇”,再也看不见昔日的“鬼打湾”。


玛瑙红樱桃


  陶营村的变化,得益于玛瑙红樱桃产业,得益于徐富军28年的辛勤付出,得益于毕节试验区的发展。


  28年的摸索、耕耘,徐富军和他的玛瑙红樱桃让整个总溪河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让樱桃产业成为了毕节的一张名片,书写了毕节试验区“开发扶贫、生态建设”主题实践中的一段精彩传奇。


樱桃花开


  这段传奇的背后,一个年份被徐富军铭记在心——1996年。一天,徐富军照常走进果园打理果树,偶然间,他发现一株与众不同的樱桃树,结的果比本地樱桃大,形状和颜色很像玛瑙,晶莹剔透,很是“吸睛”。出于职业敏感,他查阅了大量资料,最后得出结论:这是一株变异植株。


  “变异,就是指生物在遗传的过程中性状发生改变,这种改变潜藏着价值。”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,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在徐富军的脑海中:利用这株“横空出世”的变异植株培育一个新的樱桃品种,让新品种成为老百姓的“摇钱树”。


  有想法就要付诸行动,是徐富军的行事作风。因此,很长的一段时间,徐富军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,小心翼翼地照顾这株植株,认真观察它的生长、做好记录。随后,他又采用无性系繁殖方法繁育樱桃苗,并在不同海拔试种。

  

  星光不问赶路人,时光不负有心人。


  徐富军经过几年时间的培育和试验,一个成熟的新品种——玛瑙红樱桃正式“出道”。凭借自身独有的品质,打破了总溪河畔的宁静,随即引发了一场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变革——总溪河两岸的农业产业结构被“一夜之间”调整了,樱桃树迅速占领了昔日的玉米地。

玛瑙红樱桃“母亲树” (蔡莲 摄)


  在陶营村玛瑙红樱桃基地里,徐富军指着那棵被命名为“母亲树”的变异植株给记者介绍:2011年12月,玛瑙红樱桃经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,确定了它的植物属性——属中国大樱桃品系,果形椭圆、果色鲜红、果大肉厚,耐储存,是樱桃中的优良品种,因此它的价格是普通樱桃的3到5倍。


  从“母亲树”身上,无数的玛瑙红樱桃苗被嫁接出来, 总溪河畔乃至整个纳雍县都掀起了种植玛瑙红樱桃的热潮。


  徐富军越讲越兴奋,“因为价格高,很多老百姓都把自家的良田好土种上了樱桃 。因为樱桃成了大产业,厍东关乡修了3个观光台、10多个停车场、8个交易市场,樱桃花节和樱桃节相继举办,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前来赏花、品果,拉动了旅游业发展,很多老百姓因此脱贫致富。”


  据厍东关乡党委委员付琳介绍,目前全乡共种植樱桃2.2万亩,其中,达到盛产期的有1.2万余亩,老百姓实现了从“粮农”到“果农”的华丽转身,人均年收入从1988年的3543元上升到了2017年的8210元,森林覆盖率从43%提升到72%!

待售的玛瑙红樱桃


  种玛瑙红樱桃的“甜头”,陶营村的杨有勇早就尝到了。“我家7亩地全部都种樱桃,种了有11年的时间了,去年卖了4、5万块钱,收入比以前种苞谷至少翻了10倍,而且还轻松很多,每年就是剪剪枝,施点肥,卖樱桃的那20来天忙不过来,就请几个人帮忙摘。”


  谈起这些年因为种樱桃生活发生的变化,杨有勇想了一下说:“哎呀,变化很大,比如以前吃的都是苞谷饭、洋芋和酸汤,现在吃的都是大米,而且每顿都不低于三个菜,真该感谢徐富军。”


  天道酬勤,春华秋实。


  28年的时间,徐富军把青春交付给了毕节试验区,将自己的人生与玛瑙红樱桃紧紧捆在一起,成就了一大产业,造福了一方百姓,影响带动了很多地方。因为他当年的慧眼“识株”和多年的培育推广,陶营村成了玛瑙红樱桃之乡,玛瑙红樱桃使纳雍的土地生金成为现实,让赫章、黔西、金沙等县羡慕不已,纷纷前来买苗种植。云、贵、川、渝等10个省、市也经不住诱惑,兴致勃勃而来,载着樱桃苗满意而归。

  如今,纳雍“玛瑙红樱桃”可以说已经红透小半个中国。


  樱桃产业的发展,为毕节试验区农业产业发展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成了毕节试验区“开发扶贫、生态建设”的一个成功典范。


  伴随着毕节试验区的成长,徐富军收获了丰厚的人生,一大波荣誉证书接踵而至:全国科普示范带头人、全国丰收计划奖、贵州省丰收计划奖、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……当年“在老家有一片果园”的梦想已实现——成立了纳雍万寿玛瑙红樱桃有限公司,拥有700多亩的果园。


  如今,承载着历史使命的毕节试验区将走过不平凡的30年,徐富军的“樱桃生涯”也走过了不平凡的28年。他扎根基层,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,做出了不负时代的业绩,为“脱贫攻坚、生态建设”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


  但他并不满足于此,更不打算止步。


  “今后,我还要集中精力打造樱桃产业发展升级版,自己积累资金的同时争取政府加大投入,搞水肥一体化、搞避雨设施和防雹网,提高樱桃产量和抵御冰雹等恶劣天气的能力,增加老百姓的收入。”


  历史,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、继续前行的力量。


毕节

有一株红透大半个中国

的樱桃树


有人说

有了徐富军

才有玛瑙红樱桃

徐富军说

有了玛瑙红樱桃

才有如今的自己



往期推荐

贫困不贫困,请用“四看法”


来源:毕节日报全媒体中心

文/李玲 蔡莲  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
监制:许学义        责编:黎荣         编辑:郭力艳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